[閒聊與笑談][職場甘苦]醫師的辛酸與快樂
成為主治醫師前要學會的事:整形外科醫師的第一份合約
整形外科醫師的第一份合約
整形外科醫師的訓練曠日費時
但是國內外皆同
在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幾乎沒有涉獵商業談判等相關的議題
加州大學的整形外科發現了這個問題
最近發表了相關的問卷結果:(Ann Plast Surg 2017;78:S238-42)
一起來看看吧!
在331位接受Email問卷的醫師中,共有 113人完成問卷並回覆(34.1%)
其中有一半的人執業超過20年
62.5%在私人診所工作,27.7%在學術機構研究
41.4%的醫師在超過3位整形外科醫師的環境工作
27.9%在兩位醫師的環境工作
23.4%在只有一位醫師的環境工作
在兩位醫師合夥的情形之下,有29.9%簽有正式的法律合約、
20.6%有非正式的協議,有74.5%的醫師沒有尋求法律專家的幫助
要注意的是
美國的法院曾有這樣的認定:即使沒有正式的文件
但是基於共享硬體設施、人員、成本等事實
仍然認定為正式的合夥人,因此仍須承擔另一位醫師產生的財務或法律責任
將近3/4的醫師在簽定第一份合約沒有尋求法律專家的幫助
這麼高的比例可能受到這一份研究有一半是執業超過20年的醫師
但是在近代業界變動劇烈的環境
作者認為值得深入探究法律專家的介入是否對剛剛展開執業生涯的年輕醫師有所幫助
在工作場所是否提供醫師險方面
51.6%有claims-made,即保險給付僅在事件發生且產生法律訴訟才有效
21.7%有with tail,即在發生claims-made事件後仍能續保
但也有 33.0%完全沒有保險的保障
63.9%的醫師沒有group disability policy團體保障(可能絕大多數的醫師有individual個人保障)
大家都有興趣的、
第一份合約的預期收入
年收入在10萬美金(約300萬台幣)以下的佔26.4%
年收入在10萬美金到20萬美金(約600萬台幣)的佔49.1%
年收入超過20萬美金的佔6.60%
以5級分法來判斷
有6.60%的醫師「非常不滿意」他們工作的第一份合約
有24.0%表示「非常滿意」
預期的年收入與滿意程度有弱正相關
有部分資深的醫師已經完全忘記第一份合約的預期收入
有82位回覆者給予建議,包括:
整形外科醫師的訓練曠日費時
但是國內外皆同
在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幾乎沒有涉獵商業談判等相關的議題
加州大學的整形外科發現了這個問題
最近發表了相關的問卷結果:(Ann Plast Surg 2017;78:S238-42)
一起來看看吧!
在331位接受Email問卷的醫師中,共有 113人完成問卷並回覆(34.1%)
其中有一半的人執業超過20年
62.5%在私人診所工作,27.7%在學術機構研究
41.4%的醫師在超過3位整形外科醫師的環境工作
27.9%在兩位醫師的環境工作
23.4%在只有一位醫師的環境工作
在兩位醫師合夥的情形之下,有29.9%簽有正式的法律合約、
20.6%有非正式的協議,有74.5%的醫師沒有尋求法律專家的幫助
要注意的是
美國的法院曾有這樣的認定:即使沒有正式的文件
但是基於共享硬體設施、人員、成本等事實
仍然認定為正式的合夥人,因此仍須承擔另一位醫師產生的財務或法律責任
將近3/4的醫師在簽定第一份合約沒有尋求法律專家的幫助
這麼高的比例可能受到這一份研究有一半是執業超過20年的醫師
但是在近代業界變動劇烈的環境
作者認為值得深入探究法律專家的介入是否對剛剛展開執業生涯的年輕醫師有所幫助
在工作場所是否提供醫師險方面
51.6%有claims-made,即保險給付僅在事件發生且產生法律訴訟才有效
21.7%有with tail,即在發生claims-made事件後仍能續保
但也有 33.0%完全沒有保險的保障
63.9%的醫師沒有group disability policy團體保障(可能絕大多數的醫師有individual個人保障)
大家都有興趣的、
第一份合約的預期收入
年收入在10萬美金(約300萬台幣)以下的佔26.4%
年收入在10萬美金到20萬美金(約600萬台幣)的佔49.1%
年收入超過20萬美金的佔6.60%
以5級分法來判斷
有6.60%的醫師「非常不滿意」他們工作的第一份合約
有24.0%表示「非常滿意」
預期的年收入與滿意程度有弱正相關
有部分資深的醫師已經完全忘記第一份合約的預期收入
有82位回覆者給予建議,包括:
- 尋求法律諮詢
- 簽約前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
- 可以從有良好制度的團隊開始,但也要想最終自己開業的選項
- 思考成為資深醫師合夥人的可能,並且了解薪資與獎金計算的細節
- 有退場計劃,避免競業條款(在加州其實如果專業屬於僱員如醫師,競業條款無法執行。但是作者也提醒因管轄權的不同對法條的解釋可能不同,這一點值得請律師在簽定合約之前先行確認)
- 想遠一點
- 理解妥協的可能性,盡量客觀看待,這裡律師也能事先幫忙擬定合約細節的談判
我認為開始有學界正視這個議題是很好的現象
畢竟在醫學系學生大學求學階段
與專科醫師養成的住院醫師訓練階段
在國內幾乎沒有人會正視或傳承這一方面的經驗
一個個訓練完成的整形外科醫師在面對自己的第一份合約
很令人驚訝,也很令人臉紅(我自己也是)的
常常是醫院給了合約就簽了
並沒有針對合約的內容
互相的責任與義務
是否有醫師險的保障有深入的探究
更別提先請法律人幫忙看過合約、對合約的細節溝通更動再簽約了
醫療環境的變動很快
這一篇文章我想能讓整形外科的年輕醫師
或所有剛要開始執業生涯的醫師
或合約即將到期正在循求下一份合約的醫師有所幫助
沒有留言
您有什麼想法嗎?歡迎您對這個議題分享您寶貴的經驗或建議!